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

[影評/感想]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- 生命苦短,戀愛吧少女


一句話評語:喜歡勵志片、催淚愛情片的觀眾可看看。

The Fault in Our Stars,兩個注定要死的罹癌青少年,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。

我一直沒有動力去看這部,倒不是懼怕悲劇結局,這片也遠算不上悲劇,只是素來對青少年為目標讀者的小說改編電影沒什麼好印象。角色視角距離自己太遠,找不到共鳴,就連敘事手法也是平鋪直敘了無新意。

但是,一旦用「死亡」調味,似乎什麼電影都能多出一層意境來。

(下有全程劇透慎入)




海瑟是個罹患甲狀腺癌的少女,因實驗用藥奇蹟發生作用而存活,肺積水造成她只能在鼻上掛著純氧呼吸器維生,而她自身的存在也變成一個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掛掉。她個性有點兒悲觀,做什麼事都不起勁,只是為了讓父母高興應付了事。直到有一天,她遇到了格斯,一個因骨肉瘤而失去了一條腿的陽光大男孩……

與看似健康卻仍處在死亡邊緣的海瑟不同,格斯在截肢後狀況穩定,他決定正面樂觀地面對一切、「不錯過所有美好事物」,而他做的其中一個決定就包括熱烈追求海瑟。雖然拒絕談戀愛,海瑟卻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影響,開始變得期待每日的到來,對存活的渴望也大大增加。

格斯為了海瑟對神燈協會(一個幫助病危兒童實現願望的公益組織)許願,和海瑟一起前往阿姆斯特丹拜訪她最喜愛的作家,當面詢問他關於某本小說(同樣是以癌症兒童為題材,主角最後去世了)的後續。

遺憾的是,這位作家是個脾氣古怪的混球,講了一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,又羞辱了他們一番。海瑟氣憤地離開。之後在作家秘書的邀請下,兩人參訪了安妮‧法蘭克的故居。海瑟用盡全力爬上一層又一層的階梯,一邊聽著廣播回放《安妮日記》中的話語,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心中發酵了,她放下之前不肯談戀愛的堅持,主動吻了格斯。

正當觀眾和戲裡周圍的家人以為,這場戀愛對格斯是不公平的,電影後半卻急轉直下,宣告了格斯的骨癌復發。

---


網上有句很嘲諷的評語「美國人沒看過韓劇就算了,中國人也沒看過嗎?」

我有泛淚嗎?有。但我是那種新聞報導裡說死了條狗都會哭的人…

死亡怎能不讓人哀傷,夭折怎能不讓人哀傷?可是,在舉手投足人死一片的好萊塢大片暴雨中,突然冒出個青少年愛情片謳歌兩條平凡的生命,人命價值在影劇的世界被重新評估,不是導演照著原著按部就班隨便拍拍就能留住觀眾的心。

絕對不是故事的問題,我相信讀小說感受的思想層次會豐富許多。像這種小清新電影,重在細節如何被設計,伏筆如何被回應。好比混蛋作家那堆艱澀難懂的廢話有什麼深意?安妮‧法蘭克的話在海瑟的心中起了什麼漣漪?形象完美的格斯被海瑟訓斥時,他一秒內道歉,但他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麼?

這些東西很重要,沒有旁白交代的話,演員要演出來。

演員如果演不出來,電影就 fail 了。

雪琳·伍德莉演得比她戲裡的男朋友好太多,不過怎麼說,畢竟是一部低成本小清新電影,達到的效果不至於說是災難。並且好在劇本底子好,即使題材類似,卻絕非市面一籮筐消費絕症的韓劇可比。

回顧起來,對本片沒有記憶清晰的橋段,倒是對男女主角間詼諧的對白頗有印象。我的結論是,對故事感興趣的話還是去讀小說吧!

最後小抱怨:作為虛弱癌症患者的扮演者,雪琳伍德利身材實在略顯壯碩…看的時候有點出戲 orz (尼瑪 3 個癌症青少年都比我還壯是怎麼回事,我比較像會夭折的啊)

1 則留言:

  1. 1. 這是難得的電影比小說好看的作品,但是那些經典詰語還是要觀眾或讀者細細品味。
    2. 我想要年輕演員同馬修麥康納(86屆最佳男演)為此片瘦身的難度太高了吧...
    3. 平均而言,任一亞洲青年都沒他們看起來強壯啊XD
    4. 飾演戀人的演員在分歧者分飾兄妹,但分起者的腳本概念我卻不太能恭維..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