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

對於近來發言的反省

我在噗浪或臉書上有時會發表一些文章批評或檢討現象,不過因為噗浪上字數限制的關係,有時沒辦法完整地表達看法,或是發表時比較衝動沒有深思熟慮,真正的想法在討論過程中才會形成,以好幾個不同段落分別呈現。

更有些時候,想法在討論過程中已經完全改變,不是最初呈現的那樣子,可是大幅改掉首噗文字很怪(礙於在噗浪上一發表,不管想表示同感或想吐槽的人都會紛紛轉噗),就算突然之間說「我想法稍微改變了」(這就是討論的目的,不是嗎?)還是會有不認識的人跑進來針對首噗回應,我只能盡可能在結語中說清楚,然後趁陷入下一次爭執的迴圈前鎖噗。

最近一個類似的情況是我轉貼了 Hauer 「不看credit就走人的文化」這篇貼文並表示同感,指出台灣大多數人看電影不看 credit roll 就走掉的行為頗不禮貌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並不是那麼介意,不過覺得推廣這種意識是好事。

當時激起我小小感性的主因,不是大家到底有沒有把它當成禮貌,反而是因為即便許多台灣人覺得 Hauer 的批判有點多管閒事,但避重就輕地談論「工作人員會趕人」之類的原因,讓我感受到溝通的障壁。我也不確定那是什麼,它稍微挑動了一下我的神經。

而當下,我並沒有清楚地整理出自己的感覺。事後也覺得自己有點 overreact,其實這件事應該輕鬆地談談就好。

我犯的錯誤包括涉及「禮貌」以及類似批判的口吻,讓閱聽者產生反感。在討論過程中,雖然慢慢地發現這點,而試圖去修正和表意。(當然,依舊不能刪掉首噗)我有想過該不該鎖噗、特地另開一個噗道歉並說明想法有改變呢?感覺會不會太自我中心呢?──追隨者多了以後,要開個新噗、編輯個首噗,都變成讓人掙扎的決定。

(或許我該寫篇文章好好反省一下,可是,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……)

最後我就以「不管怎麼做都有人討厭」為由讓這件事過去了。

這種事情累積了很多,多到我終於意識到它會造成影響,因為大多數人會看首噗來判定「你就是怎麼想的」,非追隨者則憑著閱讀零碎的轉噗而有了既定印象;更不用說,我本意是希望能引起人的重視和討論,結果卻因輕率的發言給群眾造成壞影響。

我還想要反省的另一件事:有人跟我提過就算是把名字蓋掉,我也不該把私信之類的內容公開。起初我不以為然,認為這種事大家都在做、為什麼我不能做;後來仔細思考,對方私信的理由就是 keep it private,我這麼做的確是違背了道義,是很不好的示範。

無論過激的批判、還是公開討論私信的內容,我對此類行為感到深深抱歉,作為粉絲過萬的專頁主,應該更謹慎小心地發起討論才對。

此外,受限於發言字數,也曾引起過一些誤解,例如我曾經轉貼鳴人堂阿鳥抱怨「大眾都看不到有素質的媒體」的文章,說出「某些觀眾可以繼續自恃清高抱怨,結果什麼都不會改變」這句話,似乎被部分人認為我存心激怒。

其實我說這句話時,是針對那些覺得東西沒有搞笑、很無聊就不想看、又抱怨媒體爛的人。因為說話時缺少前後脈絡,造成了讀者認知上的頗大差距。他們也悶在心裡,所以誤解當下沒有解開,在某些圈子越傳越廣。

這件事讓我明確知道,有必要在發言時不嫌麻煩,多打一些字去呈現前因後果。

看到這裡的大多數人,也許都是本來就不會責備我的那群人。我還是希望這篇文章對感受不好的那些人能有一些意義。

(說的那麼好聽,對於我自己才有最大的意義也說不定)

即使察覺自己犯的錯誤這麼久,卻沒有及時做道歉處理,一再拖延、或犯下更多錯誤,或想著「那麼介意他人看法幹嘛」,把事情拋諸腦後(卻沒有真正消失),長久以來對我造成很大的壓力,我決定就在今天解決這件事。


首先是自我解釋(狡猾地盼求體諒):

1. 我個性心直口快,講話做事有時不經思考

2. 有時的發言是受到當下情緒或其他複雜原因影響

3. 年紀大了總是不自覺會用易引起反彈的說教口吻

4. 有時對方態度不好,我真的忍不太下來…


我想出來的幾個具體改進措施:


1. 盡量用部落格寫文章來表達看法,以利傳達完整的脈絡、前因後果,也方便修正。

2. 我應克制自己做出激動發言,以免傷害他人的感受。

3. 討論公眾議題時,要更謹慎用心地思考後再發言(雖然有人反感的是我拿出議題來討論這件事本身,我覺得那是個人選擇,以後還是會繼續)

4. 口氣應該再和緩一些,對方態度不好也該淡然處之。

5. 懺悔,我對所有可能被我的口氣傷害到感覺的人道歉。對不起。


當然,我沒有辦法發什麼毒誓以後再也不犯錯,雖然一把年紀了,我還需要不斷成長。我由衷地感謝那些願意直言對我有哪些不滿的網友。

寫下這篇文章,以便隨時提醒自己,要記得這些事。


(這篇文章不敢使用表情符號,以免被說是反諷,再次強調,此文出自真心誠意,如有違心,天打雷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