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

[讀後感] 我孫子武丸『殺戮之病』

一般讀者或名作家都存在兩極評價,顯然不是品味的差異問題,好奇地翻開『殺戮之病』後,我馬上後悔不該在午夜12點過後閱讀本書;不是因為會懼怕,而是因為一旦開始閱讀就停不了,直到凌晨4點多時讀畢最後一頁我方才就寢。

內容極端的血腥殘暴,足以用變態二字形容,而且從頭到尾都是用一種冰冷的筆調敘述,起伏的只是讀者的情緒而已。我很理解有些人對那些露骨描述感到不快,然則那或可算是本書特色吧,講難聽點,缺少這點,這個故事大概也失去所謂賣點。
書中80%都在描寫一件事:變態殺人者何以從殘酷的行徑中取得樂趣。至於剩下的20%,則是一種近乎欺騙式的文字誘導,為引爆結局最後一句話作鋪陳,我想除非是早被劇透過或是邏輯異於常人,否則真的很難能不中作者的圈套。上當是一定會上當,至於是否對此等近乎卑鄙的詭計心服口服,則是對本書評價高低的重要分水嶺。
我用了「卑鄙」一詞來形容作者的寫法,顯然我並非心服的讀者,畢竟這跟以往接觸的推理小說有著決定性不同,它沒有慎密的犯案手法,甚至沒有機會讓讀者去窺見真相,只是單方面地誘拐到達終點,然後一口氣把你所認定的事實顛覆。問題是,即便「那個事實」不是我們所料想的模樣,作者花了數百頁時間塑造出的宛如虛幻城堡般的「事實」,最後由他自己親手推翻,的確具備某種吸引人的趣味,也非常有獨創性。可是於讀者的自尊,情何以堪?
所以在此分水嶺上,讀者有批判「無聊」,也有評價「經典」的。我的感想是,頗合本人胃口的全程獵奇描寫加上終究是沒逃出圈套,必須承認它是很精采的推理小說。對於結局,則只給予兩字評價:So what?
讀完本書的第二日工作時,憶起書中的血腥情景,回過神,竟發現手中的唱片就是兇手在殺人時聽的「岡村孝子」專輯,小小地感到毛骨悚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