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

當代漫畫的爛尾之病

這幾天在補完近年已完結的幾部新漫畫,有幾套創意設定新穎,總的來說是很優秀的作品,但這些作品居然無一例外的存在一個重大缺憾,全部「草草收尾」。
給新手的漫畫企劃,差不多都以1本或2本單行本篇幅為限,我們在上課時也反複強調過,構思任何作品都必須先想好結局,否則任你過程多精彩絕倫,作品都無法算是成功。一是因為在網路閱讀成習的今天,結局作為讀者是否要買來整套「收藏」的關鍵動機,二則因結局能夠實現前中段伏筆的構建價值,讓作品的核心精神趨於完整。

結局如果是臨時才東拼西湊來的,可能導致作品主題會變得凌亂空虛。這麼致命的問題、理不應該犯的錯誤,卻發生在日本大多數當代作品。
想起之前,似乎在一篇討論富姦拖稿原因的文章裡看過這樣的論點:同社作者白熱化的競爭讓JUMP走向商業的巔峰,也可能將日本漫畫文化推向滅亡。
集英社旗下幾部熱門作幾乎全以讀者反應來決定死活和劇情走向,今天他當紅,他就繼續畫,就算超過了預定篇幅,瞎掰也要繼續掰;今天他不紅了,管他還有多少故事伏筆沒講完,叫他2回之內完結就一定要完結。很多作品好好地連載了兩三年,突然之間便草草收尾正是出於後者這個原因。
這種市場機制難以評價好或不好,但很多國內作者會覺得日本的漫畫創作環境「很好」,說法顯然過於草率。有沒有 Stage 和它夠不夠 friendly 是兩回事,日本的市場競爭比起台灣更加激烈且殘酷,試想台灣的得獎作者到日本會被擺到哪個角落?日本早期漫畫萌芽時,根本也無所謂的政府扶植及異業推廣,是等到產業日臻成熟,商人老闆們才迫不及待加入來瓜分大餅。台灣的芽給自己長死了,現在想重種種不起來,有人還痴心妄想著老闆們都應該投入,卻不給任何保證,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。
身在日本的作者更有嚴重階級輩份之分,新手崛起需付出加倍努力,比起來,台灣的漫畫界雖可用萎靡不振來形容,一片荒野未嘗不是機會,至少還有荒可以墾。
當然,逼作者下檔的情況在台灣不是沒有,但絕對比較少,為什麼呢?物以稀為貴啊,職業漫畫家沒幾個,你不畫了,我們還沒備胎呢。言下之意,當競爭白熱化到出現大排長龍的備胎時,資方握有比創作者更大的權力,偏離藝術和道德考量的極端商業模式之誕生是必然結果。
本來只想抱怨日本漫畫的爛結局症狀,不小心就講偏題了 o…rz 權當雜談。

5 則留言:

  1. 超有感。有好多真的很好看的漫畫就突然結束,真的讓喜歡看好故事、好設定的讀者傻眼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Jump何等邪惡,爛尾甚麼的TT(看向幽白)

    回覆刪除
  4.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Jump何等邪惡,爛尾甚麼的TT(看向幽白)

    回覆刪除